协和教育中心学校管理部于3月19日-29日,成功举办了主题为“新时期新挑战,大语文大视野”的春季跨校区教师专业发展线上学习活动。该项活动以全学科和单学科形式每年轮流开展,今年聚焦语文学科。希望通过专家引领、同伴互动的形式,探讨如何在当今的大教育背景下,通过创新的教学理念和设计,切实提升语文教学的实效性。
虽然19日当天的现场讲座,因疫情影响被遗憾地取消了,但因事先做好了预案,在总校长、外请专家和协和培训师们的共同努力下,大家提前完成了6个讲座、15个工作坊视频的录制,并上传至师训平台,使得活动能够如期举行,线下线上无缝衔接。
5位资深专家分享的主题,既反映了当下语文教学的大趋势又具备深厚的专业底蕴。
这次令人惊艳的是8所协和校区:教科、尚音、虹桥、古北、浦东、万源、青浦和无锡选派的15个工作坊,培训师们精心准备,提供了导学单、PPT课件及讲座视频等丰富的学习资料,从形式到内容均呈现出协和特色语文教学的多样性和创新性。
这是一次难得的学习盛宴,居家线上教学之余,各校围绕主题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师训和教研活动。从反馈数据看,截止30日共有399人登陆师训平台进行学习,整体满意度非常高。
部分校区以自主学习为主,辅以学科主题教研;还有一部分校区以云端共同学习为主,辅以个性化的小组讨论。
外地部分校区未受疫情影响,在19日当天组织大家线下集体学习,之后开展教研组活动。
疫情居家办公,反而给大家创造了更多的学习机会,教师们对此次活动反响热烈,我们来看看他们是怎么说的吧……
听了专家们的课程,我备课时会思考:“到底为什么让学生学这篇课文或者这个单元的课文?要教什么?” 语文教学要追溯长期的目标,最终为了学生能解决真实的问题,站在儿童的视角度来思考和质疑。
我认同卢校的说法:“如果工作对象是外国人,你就有一个使命去传达中国语言和文化的美好;如果是中国人,你就有一个使命去把学生培养成一个可以站到世界舞台中央的中国人。” 这就是我未来努力的方向。
到底要怎么倾听儿童内心美妙的声音?老师怎样提建议、表扬孩子合适?听完周云燕老师的《与儿童对话,倾听儿童的声音》讲座感觉醍醐灌顶。良好的沟通,是帮助孩子获得成长的力量;建议家长们都学习一点沟通法则,不要只用放大镜看孩子的缺点,而应基于儿童的立场,有效亲子对话,提升家庭教育品质。
疫情期间,在家授课的同时,能在线学习,是这个春日最大的收获。专家主题讲座,顺应时势、精准定位;立意高远、目光长远。帮助我们学习方法、打开思路;各校工作坊,让我们博采众长,学以致用。
二十四节气课程创意十足,拉近各个学科之间的距离,寓教于乐,看到孩子将节气呈现在美术作品中,不禁为此点赞!
钱锋老师在讲座中提出了“大概念驱动大单元统整”的设想,强调了通过“概念”实现知识的理解与链接,利用已有的知识技能模型,迁移到另一个学习时空下的情境,达成学习目标的迁移,这一理念彻底打破了传统的语文教学中重语言文字、照本宣科,轻激发兴趣、培养能力的弊端。
朱康教授的讲座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让我一个文学和TOK老师受益匪浅。他从源头讲了什么是Critical thinking,以及IB 语言A考纲中提到的各种文学批评理论,理论丰富,后面的案例又结合了一些具体篇目,有助于一线老师的实战。
线上学习,让我有更充足的时间对不同课程进行聆听与记录。我选了3个专家讲座和2个协和工作坊进行学习,受益匪浅。在这个特殊时期,能够获得有针对性的职业学习机会是很难得的,很感谢录制视频的老师们。
这次线上培训收获颇丰,特别是秦澎、查迎春老师的《“双减”政策下的低年级语文趣味作业设计》工作坊,从“趣味”、“分层”“游戏”“体验”四个方面进行阐述,既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又有丰富的案例,逻辑清晰,可操作性强。
刘桂香老师分享的项目式语文学习尝试——用项目式学习讲好中国故事,给众多语文老师们一种可借鉴的素养培育思路,即融合语文教材的单元主题或拓展汉语文化活动,借助项目式学习,培养学生在试图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出来的语文核心素养。
学习了吴静老师的讲座,我受益匪浅。中国传统文化绘本主题有“传统节日”、“民间故事”、“戏曲、音乐、绘画”、“地域文化”、“传统文化”等类别。吴老师向我们推荐了一些经典代表作,让我感到惊喜,如此庞大、丰富、优质的传统文化和艺术绘本,不正是我们可以送给孩子们的珍贵礼物吗?
最后,我们用浦东校区先锋初中部段文佳老师的话作为本文的结束语:
“有些人之所以能成为专家与名师,是因为他们拥有广博的知识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作为协和的研训师,若要想授人以渔,就要在教学中学会反思,在反思中不断总结,不断提升教学能力,成为一名智慧型的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