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0日,协和教育中心召开了“2021主题年工作研讨会”,参会成员包括协和各校的校级管理干部、中心决策会议领导与部室负责人,以及特邀的各校代表们。此次活动由两部分组成,上午参访了虹桥和尚音两所学校,下午在中心本部开展主题研讨会。
一、参访校园
“追梦少年,‘艺’起精彩”——校园艺术节开幕式为2021主题年研讨会拉开了序幕。
▲ 校管乐队表演《非洲交响曲》
▲ 校合唱队歌唱表演《Come to the Music》
教研组的老师们还分享了自己是如何在PBL的实施过程中向上生长。从困惑到收获,组内教师在学校提供的各类教师成长支架的支持下实现了蜕变,用教师们的话来说“我们成长的过程,就是一场PBL式的学习和探索”。
随后,观摩的七年级跨学科PBL课更是让大家看到了PBL助力学生向上生长的真实样态。这一PBL案例(驱蚊大战)曾获评第一届学习素养*项目化学习全国案例评选一等奖。
在PBL落地生根的过程中,协和尚音既是生机勃勃的存在,也是丰富开放的资源,更是不同生命共同成长的乐园。正如学校汇报中介绍的,尚音人将以更加宽阔的时代视野与格局,在建设高品质课程的道路上,继续秉持生命定力,突显生存智慧,激发生态活力,在教育海洋里不断扬帆,不断重新起航。
这一站的东道主是初中融合部,在学校联合校长致了欢迎词之后,管理团队带领大家参观了教学楼,所到之处无不体现浓浓的中西融合气氛。
最后大家分成三组,走进语文、美术和双语数学课堂。令人印象深刻的是:课堂中师生互动和谐、学生们乐于表达自己的观点;教师的反馈也是以鼓励为主,循循善诱。
所到之处无不体现,协和虹桥的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在实实在在地践行着“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他们坚信每位学生都潜能无限,他们鼓励学生们大胆尝试、勇于创新,展示最好的自己。
二、研讨会议
20日下午,研讨会精彩继续。中心决策会议领导与部室负责人、上海及外地协和各中小学校中外校长,通过线上和线下齐聚,聚焦提升办学质量,深入探讨资源整合、课程发展、师资队伍建设、多元评价体系建立等问题。
会议由总校长卢慧文主持。
强调应在国家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总体要求下,充分发挥协和办学特色和优势,切实提高初中办学水平;明确了中心和学校在健全立德树人及五育并举落实机制、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等方面各自的职责与任务;要求通过建立“初中教学支持项目清单”、实行“初中办学规模质量目标责任制”、实施“初中办学OKR工作法”等系列举措,探索初中办学改革。
内外协作,加强资源整合
为了给学校发展提供切实有力的支持,加快内外部资源整合,打造协和特色共享资源平台,是本年度中心部室的主要工作之一。
中心学校管理部汇报了近期外部合作的进展,包括与中科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英国曼彻斯特大学国际教育集团、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以及ACT中国中心等;分享了跨校竞赛队、图书资源优化、大学升学指导等跨校联动项目;同时也对近期学校开展的综合督导工作进行了梳理和总结。
中心研究部则介绍了协和特色课程资源平台项目,包括项目概要、前期工作和项目计划,并重点展示了方案文本的基本框架和模板。
各美其美,发挥自主特色
在学校分享环节,虹桥小学先锋部、尚音小学融合部、教科初中双语部分别汇报了其在师资队伍建设、中西课程融合、“双减”背景下的校本课程建设、大数据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等方面的实践和经验。
虹桥小学先锋部提出了”受益人、局内人、协和人”——教师的三种身份概念,并通过“被看见、被欣赏、被支持、被关怀”12字方针,聚焦教师专业成长,增强教师团队的凝聚力和对学校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尚音小学融合部从中西课程融合的角度出发,以课程的探究为例,全单元、全过程解读尚音在过去一年当中的发展。
教科初中双语部展示了“双减”背景下校本学习资源开发的成果,也分享了如何通过大数据应用来优化教育教学,譬如减轻学生负担、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供个性化学习指导等。
畅所欲言,工作坊分享
探索小初学生多元评价系统。万源初中部分享了多元评价下对学生德育行为习惯电子化评价的尝试。
青浦小学部作了基于学生画像的综合素质评价报告。分组讨论环节,与会者针对“双减”形式下学校如何实现学生的多元评价、实施过程中面临的最大挑战等问题进行了踊跃发言。
中心质量管理部也表示将启动小学生多元评价项目,希望学校能共同参与。
现场交流讨论
总结讲话
会议最后,中心领导对如何加强初中办学提出了三点意见:
一是要找准定位,分类管理。提醒大家应牢记协和办学的初心,要在符合国家相关政策规定的前提下,对协和现有的课程框架体系进行分类化管理探索。
二是要把握国家要求和校本化实践之间的关系。应在国家课程标准的基础上,开拓协和特色课程和国际化课程的空间,加强融合。
三是要聚焦初中办学的质量与管理。课堂教学质量是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学校管理者和广大教师应与时俱进,充分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信息技术手段来提升课堂教学的质和效。同时应加强对学生行为规范、道德品质、使命感和责任感的培养,潜心培养更多“中国根、民族魂、世界眼”的人才。